Nov 01, 2025
學術界教職是一條漫漫長路,當上教授之前,需要歷經博士訓練和博士後訓練,再從激烈的大學教職招聘中脫穎而出,方能成為教授。美國研究型大學 R1 不到兩百所,相近研究領域每年能開出的缺非常有限,而求職者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者,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。
本集邀請到在麻州大學醫學院(UMass Chan Medical School)任教的吳孟儒博士來跟大家分享這一路上的打怪心得:如何突破重重困難,最終找到教職的過程;分享他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、如何在博士和博後階段建立 network、怎麼開創自己獨特的研究領域、以及在教職求職的小撇步,最後也會分享”新手 PI” 建立實驗室的心得。
「生技來一刻」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。我們也歡迎聽眾小額捐款生技來一刻,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。https://www.paypal.com/US/fundraiser/charity/2101877
Team:
| 🧑💼 講者 | 吳孟儒 Meng-Ju Wu:https://www.linkedin.com/in/meng-ju-wu/ |
| 🎤 主持人 | 何逸雲 Yi-Yun Ho:https://www.linkedin.com/in/yi-yun-ho-476b995b/ |
| 🎤 主持人 | 吳怡蕙 I-Hui Michelle Wu:https://www.linkedin.com/in/i-hui-michelle-wu/ |
| 🎤 客座主持人 | 劉駿Chun Liu:https://www.linkedin.com/in/chun-liu-sysbiophys |
| 🧑💻 後製 | 何逸雲 Yi-Yun Ho:https://www.linkedin.com/in/yi-yun-ho-476b995b/ |
過去相關訪問: 學界 PI 相關集數 :
時間軸
講者自我介紹與經歷 (00:21)
為什麼想要當教授 (03:12)
什麼樣的特質適合走教職 (06:52)
給想在美國找教職的博士生與博後的建議 (11:14)
怎麼選擇適合的博班/博後實驗室 (17:50)
如何拿到教職入場卷 (29:44)
談薪水和package (35:50)
菜鳥教授初體驗 (39:32)
現今政府政策對學術經費的影響 (45:10)
未來實驗室的發展方向 (53:19)
建立實驗室文化 (57:07)
平衡家庭和研究 (59:26)
當教授可能其實沒有你想得這麼糟 (1:02:12)
當上教授才知道的事 (1:07:03)
給還沒上任教職的自己說的話 (1:16:41)